展会概况与展区定位
作为亚洲化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2025年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ICIF China 2025)将于9月17-1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办,以“向新而行·共谋新篇”为主题,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造“中国石化产业周”。
化工新材料展区作为核心板块,聚焦高性能、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集中展示有机氟硅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新能源材料等前沿成果,预计吸引超过2500家参展企业与9万人次专业观众。
展区总面积超14万平方米,其中新能源材料专区、前沿技术专区等特色板块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凸显“创新驱动、绿色引领”的发展理念。
展区核心内容与技术亮点
1. 高性能材料集群突破
- 聚烯烃高端化:万华化学将展示其2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工业化成果,该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可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池封装、光伏胶膜等高端需求。同时,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剂PME-18在兰州石化实现长周期工业应用,推动茂金属聚乙烯(mPE)自给率提升至30%以上。
- 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泰和新材将展出高强高模芳纶纤维,其强度达钢铁5倍,应用于航空航天减重结构件;中复神鹰的T1100级碳纤维突破极限性能,助力国产大飞机关键部件国产化。此外,瑞翁公司(Zeon)的环烯烃聚合物(COC/COP)首次亮相,可替代进口材料用于5G通信光纤护套。
2. 新能源材料创新应用
- 氢能产业链材料:科威尔氢能科技展示的储氢合金材料,储氢密度达7.6wt%,支持加氢站高效储运;东岳集团的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中实现低铂催化,降低成本30%。
- 锂电关键材料:容百科技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 811)能量密度达280mAh/g,适配800V高压快充车型;恩捷股份的超薄湿法隔膜(4μm)通过比亚迪认证,量产良率提升至90%。
3. 绿色可持续材料革新
- 生物基与可降解材料:金丹科技的PLA(聚乳酸)生产线实现非粮基原料占比70%,制品堆肥降解率超95%;金发科技的PBAT/PBS共混材料在快递包装领域渗透率达15%,推动“限塑令”落地。
- 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格林美展示的动力电池回收技术,镍钴锰回收率超98%,再生材料成本较原生矿低20%;陶氏化学的化学法塑料循环技术,可将混合废塑料转化为高纯度烯烃单体。
参展企业与国际巨头动态
1. 国内领军企业
- 万华化学:除POE外,还将发布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PPC)万吨级生产线,实现减排效益5万吨CO₂/年。
- 恒力石化:展出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PTA装置(660万吨/年)配套的高性能聚酯切片,用于光伏背板基膜。
- 巨化集团:氟硅材料专区展示电子级氢氟酸(UPSSS级),纯度达99.9999%,满足14nm芯片制程需求。
2. 国际化工巨头
- 巴斯夫(BASF):推出生物基PA610工程塑料,碳足迹较传统产品降低40%,应用于汽车内饰件。
- 陶氏(Dow):展示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高阻隔树脂,阻氧性能是PE的1万倍,用于高端食品包装。
- 三井化学(Mitsui):全球首发的碳化硅纤维(Hi-Nicalon Type S),耐温达1800℃,适配第四代核电堆芯材料。
展区特色与行业价值
1. 全产业链协同平台
展区通过“中国石化产业周”整合上下游资源,从基础化工原料(如中国石油的高端聚烯烃)到终端应用(如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材料)实现无缝对接,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例如,万华化学的MDI与华峰氨纶的TPU形成“原料-制品”闭环,共同开发智能穿戴领域的热塑性弹性体解决方案。
2.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展区特设“政策解读专区”,邀请工信部原材料司专家现场解析《“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对化工新材料的支持细则,包括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同时,与广交会、进博会等平台联动,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渠道。
3. 技术转化与资本对接
展区设置“产学研合作专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石墨烯导热膜技术与宁德时代达成联合研发协议,目标产品导热系数突破1500W/m·K;深创投、高瓴资本等机构设立“新材料创新基金”,现场签约3个亿元级项目。
结语
2025上海化工新材料展区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舞台,更是行业趋势的风向标。从高性能纤维到新能源材料,从绿色化学到循环经济,展区全方位呈现化工新材料的“硬科技”突破与“软创新”实践。诚邀国内外化工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共赴这场年度盛会,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机遇下,携手探索化工新材料的无限可能,共创可持续发展新未来!
小晓有只喵